在非洲大草原上本地股票配资公司,斑马妈妈刚产下幼崽,小家伙浑身湿漉漉的,却能在十分钟内颤巍巍地站起来,踉跄着迈出第一步,然后跟着大部队踏上凶险的迁徙之路。
而人类产房里的新生婴儿,却连眼睛都睁不开,转个头都费劲,得靠大人托着才能喝上第一口奶,在往后的七八年里都生活不能自理,完全依赖大人照顾。
为什么所有动物里,只有人类幼崽发育得这么缓慢呢?要知道,这在自然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,因为这样做实在太奢侈了,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到一个幼崽身上。
生物学家曾提出一个残酷的假设。如果人类胎儿能在子宫内发育到与黑猩猩幼崽同等的成熟度(即大脑发育完成40%),孕期需要延长到21个月。
展开剩余78%但现实是,人类平均孕期约280天,新生儿大脑重量约380克,仅为成年后的28%。相比之下,黑猩猩幼崽出生时大脑已占成年脑重的40%,马驹更是达到90%。
这种"生理早产"其实源于人类祖先的进化困境,在大约200万年前,人类祖先直立行走后,骨盆结构发生了革命性改变,产道变得狭窄且扭曲。
于是,人类演化出了"二次子宫"机制,即将本该在子宫内完成的大脑发育,转移到出生后的漫长岁月。
神经科学研究显示,人类婴儿出生后两年内,大脑突触数量从50万亿个爆发式增长到1000万亿个。
在非洲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上,角马幼崽在出生后1小时内必须学会奔跑,否则就会成为狮子的猎物。但人类幼崽却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,完全依赖成人获取食物。
这种"奢侈"依赖的背后,是人类独有的"合作养育"系统。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萨拉·赫尔迪对坦桑尼亚哈扎部落的研究发现,一个幼儿平均有7个成年人参与照料,包括父母、祖父母、姨妈、兄长甚至部落成员。
考古证据显示,在大约180万年前,人类已开始了跨代互助,这种群体协作能力为漫长的童年期提供了生存保障。
同时,科学家发现,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直到25岁才发育成熟,而这正是构建复杂社交网络的关键区域,印证了童年期是人类社会属性塑造的黄金期。
人类幼崽这种看似低效的成长节奏,实际上是演化的“长期投资”。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,人类儿童需经历感知运动、前运算等四个阶段,直至12岁才完成基础认知构建。
神经科学显示,幼儿期大脑的突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,玩耍时前额叶与顶叶连接强度每周提升1.3%,这种可塑性远超成年期。
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记忆能力的实验。黑猩猩虽然在短期记忆测试中胜出,但人类青少年掌握语言和复杂技能的速度,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。
人类学家认为,人类幼崽十几年的未成熟期,使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得以跨代际传播,包括石器制作、火种保存、社会规则等文明的火种,正是通过漫长的童年期传递的。
总之,当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约而同地选择快速生长的生存策略时,人类却选择了一条“高投入高回报”的演化道路。
自然界不存在白白浪费资源的演化本地股票配资公司,人类幼崽的"慢"生长,恰恰将其送上了食物链顶端的宝座,并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。
发布于:江苏省鼎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